返回列表

“无”—《道德经》的核心理念

“无”的高层次性。“无”非日常生活之无,而是哲学之“无”。关于“无”的思想包括“无”、“无为”、“无知”。

    (壹)“无”

 一、对立面可以和衷共济成为同一更高层次事物的两翼。

“无”不排斥“有”,与“有”共同成就玄妙之“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章)—— “无”和“有”是对立的。然在这里“无”与“有”不是相否定、相对抗,而是共生相济,共同成就玄妙的“道”。“无”和“有”缺了谁“道”都不玄。“众妙之门”说明,高层次事物可以成为低层次事物之间矛盾相和合的门径。

二、从发展的角度看,“无”是对旧的“有”的超越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2章)“恶”相对于“美”是“无”,“不善”相对于“善”是“无”。矛盾的转化不是同一层次的,而是不同层次的。每一个“无”都意味着淘汰旧的“有”,迎来新的“有”。

三、“无”——隐藏在有形事物背后的必然性。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2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7章)“无”是说事物的规律隐藏在表象背后,不露形迹。“无为”是说面对多变的表象静观不动。“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缓步前行,顺势就势,做水到渠成之事。这样做的前提是把握住“无”,即隐藏在有形事物背后规律。

四、“无”是“有”的要害,能激活“有”。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39章)“一”能够使宇宙万物活起来。这个“一”也就是“无”。“无”激活万物。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1章)“无”是什么?是深藏在“有”背后的要害。抓住“无”,就能激活“有”。“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17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27章)最上等的领导者只抓人们看不到的“无”,所以人们看不到他的存在。激活万物,使之自然运行,故百姓皆谓:“我自然”。

五、“无”——生命力。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35章)最平淡的东西,往往最有生命力。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32章)“道”无名、小,可称之“无”,但最有生命力,能使万物臣服。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4章)“道”空,但永不穷竭。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28章)“雌”、“溪”表示弱和小,与事物的高潮相比是“无”,但最有生命力,故称之“婴儿”。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55章)“赤子”是人未成型时,可称为“无”,但最有生命力。

六、“无”——最大的灵活性。

“大方无隅”(41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56章)最大的原则性的实现离不开最大的灵活性。灵活性表现为没有固定的形态——“无”,也就是老子说的“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14章)

七、“无”——最大的公心。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13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49章)第一,由于圣人之“无”是最大的无私,圣人之心可以涵盖一切,包容一切;第二,圣人之心可以被所有的人所接纳。

    (贰)“无为”

“无为”的高层次性。“无为”非真的不作为,而是高层次的有为。

一、“无为”——抓要害之为。

前已说过,圣人“执一”,抓要害,抓根本,抓本质,不抓众多的具体事物,在形态上显露出无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48章)

二、“无为”——灵活性之为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43章)达到极大的灵活性,则无不能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5章)圣人无所执着,对具体事物随取随弃。

三、“无为”——不做根基之外的事。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16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3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18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19章)【】中国古代伪君子的道德投机,使道德的运行脱离了根。【】近来得知,由12道菜组成的,据称浓缩了中国工农红军途经遵义战斗历程的“红军长征文化套餐”,在遵义一些餐馆出现。这套所谓的“红军文化套餐”,分别有名为“忆苦思甜”、“遵义会议”、“一渡赤水”、“激战青杠坡”等菜。把“忆苦思甜”变成了苦瓜、苦竹笋和折耳根混合凉拌菜,把“一渡赤水”变成了红烧鲢鱼……这是在纪念红军长征吗?我以为这是对红军长征的亵渎。【】在澳洲,我们听说这么一件事。澳洲的警察是比较愿意为人民服务的,包括为中国人服务,可是后来却提到中国人就冒火,就不太愿意搭理。原来,有一些中国人在那边生活时发现,如果他装作不太懂英文,去向警察打听地方,显出茫然的样子,那警察就会开车把他送到目的地去。于是很多中国人为了省钱就这么干了。但是人家警察毕竟也不至于笨到屡屡上当还毫无知觉的地步,次数多了,也感到被当成“二百五”、“傻大头”愚弄了。从此后就不乐意为中国人服务了。中国人在美国,对于商品的促销优惠活动,其“聪明”更是发挥到极致。他们听说大通信公司推出新用户可以免费通话1000分钟,便周转于各大通信公司之间,不断地成为新用户,从而长久地使用免费电话。美国许多服装店都提供“退货”服务,刚毕业的中国留学生于是跑去买件新西服,穿上参加应聘之后,再到店里退货,美美地免费穿了一回。难道美国商家心甘情愿被“玩弄”、被欺骗吗?不,他们宁愿忍受个别顾客“钻空子”的行为,也绝不会坏了店里的信誉,因为信誉是最终的利润,诚信接踵而来的是滚滚而至的财富,抓大放小,大智若愚,才是聪明的美国人真正的目的所在。《海外星云》2004年第19期王安妮文8月27日下午,记者经过西安西北大学西门时,不时被几个操着外地口音的男子问道 “要不要贫困证?”记者佯装要办一张贫困证明,一名留着小胡子的假证贩子报价:一张证明90元。贩子介绍说,90元钱主要是刻章钱。他说,办贫困证要3个章,居委会或街道办的、区县级民政部门的和市级民政局的,每个章30元。 贫困证明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许多高校在招生简章上明确指出:“对家境确有困难的学生凭证明(三级证明、下岗证)减免学费400元”。一位刚到西安上自考的冯同学告诉记者,他办了张贫困证明后,节省了400元学费。

四、“无为”——“法自然”——不打压具体事物的特殊性。

“法自然”者必须柔顺如水,入方而方,入圆而圆,遇坎而绕,遇洼而驻。第五十四章:“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这些都是强调领导者要在顺应民众自身的本性中实现自己的作为。领导者最高的境界就是让群众认为“我自然”如此,非领导者叫我如此,甚至领导者根本就不存在。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让百姓感觉到“我自然”,领导者与之打交道,应尽可能少发指令,而是启发他们主动做应做的事。学界谈到老子“不争”、“守其雌”、“柔弱”等思想时,只是认为其包含的思想是,进一步万丈深渊,退一步平川万里。然笔者以为,其中包含的更重要的信息是,因事物之本性不与之拂逆的思想。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高于万物不在于压倒万物,而在于象水一样顺应万物。“利万物”就是实现万物的本性。“道”在实现万物的本性中实现自身。如果与具体物争雄,就等于降低了自己的层次不“几于道”。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人们一般将此视为把握矛盾转化的策略手段。其实,这里也包含因顺自然的思想。所谓“张之”、“强之”、“兴之”、“与之”,都是指实现对方的本性,完成对方应走过的环节,在此基础上的“歙之”、“弱之”、“废之”、“取之”才是“道”的实现。“柔弱胜刚强”是说“道”在因顺具体事物本性的基础上,一定能够实现对一切具体事物的超越。

(叁)“无知”。

“无知”非真的不知,而是高层次的知。

一、“无知”是追求软知识的知。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2章)“为腹不为目”就是关注心,不关注感官。“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48章)“道”是软知识,“损”是要减少硬知识的干扰。1997411日《青年参考》第三版刊登华北的译文:《你为什么不能当处长?》“知识通过学习得来、通过交流得来,因此一个人可以从书本上学到知识,也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体验领悟知识——这一类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们忽略了,正是它使人无法通过继承人类有史以来积累的知识而达到完善的程度,相反它表明有些知识是无法积累的,每个人面对的都是一个新世界。这就是艺术家所经历过的,书上说跳舞应该有怎样的姿势,可是如何控制形体、控制肌肉的动作,这是任何百科全书、任何良师都难以传授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笔者把“通过学习得来、通过交流得来”、“可以从书本上学到知识,也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称为有形知识,或曰硬知识;把“通过自身体验领悟知识”、“使人无法通过继承人类有史以来积累的知识而达到完善的程度”、“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知识称为无形知识,或曰软知识。软知识是已经内化为主体的创造性的知识。硬知识只有和软知识相结合才能被激活,许多人的硬知识没有被激活,处于休眠状态。书呆子硬知识不可谓不多,但其呆就呆在缺乏软知识,只会背书,不会创造。软知识就是主体中的创造性,也就是不可言说之“道”。

二、“无知”是要追求正确的理性思维方式。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10章)这是要清除头脑中的杂念,消除私欲、偏见,端正视角。“明白四达,能无知乎?”(10章)“无知”是透彻和贯通一切之知。

三、“无知”是根基于社会正常生活之知。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3章)“使民无知”是使民没有让“智者”借助来谋私利的知。如“尚贤”、“贵难得之货”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19章)“绝学无忧”是绝那些被别人当作谋私工具的学问。如,“圣智”“仁义”等。现在是让人们绝钻空子取不正当利益的学问。



上一篇:没有了

方尔加(讲师本人)

电话: 4006-158-118

费用:60000元/天(参考价格)

推荐讲师

程渡麟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3W元/天
北京
梁天峰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4W元/天
北京
刘丹军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3W元/天
北京
王大琨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6W 元/天
北京
常行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3W元/天
北京
卓江涛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2.5W元/天
北京
孙郂亭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3W元/天
北京
熊鹤龄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5W元/天
北京
找企业培训讲师,就上中华培训讲师网
快捷链接
账户管理
新手入门
关于我们

关于中华培训讲师网|法律声明|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官方新浪微博|站长统计|微信公众平台

中华培训讲师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SINCE2013 | 客服电话:4006-158-118

京ICP备130514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