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互联网时代企业家精神与个人素养探析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阶段是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阶段为信息化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笔者认为,当前,人类文明正进入第四次浪潮——“互联网+”时代正迎面而来。
对中国来说,不妨把2015年之前称为“信息革命”“信息时代”,而把2015年作为中国第四次浪潮的元年,即中国正在迈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万物互联阶段,有人也将之称为数字科技时代。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将信息时代称为IT(信息科技),将即将来临的新变革称为DT(数字科技),他说:“IT和DT不仅仅是技术的不同,而是人们思考方式的不同、人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的不同。”思考方式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每一个人尤其是商业领袖对新世界商业规律、发展趋势的洞察和理解,以及对未来的认知和把握。
在信息时代,电脑、网络、手机等只是一种工具,是提升生产力、组织效能的技术;而在第四次浪潮中,它们不仅是工具,更是基础设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正迅速成为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正在重构我们的商业模式和社会结构。企业领导者必须在基础设施层面来梳理、设计、规划、建构企业的领导力、管理、营销、客户关系、生产流程、企业社会责任表达方式等。
其次,“互联网+”时代,领导者面临的最大变革是思维方式的转换。
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层出不穷、眼花缭乱的新技术,而是对待新技术的态度,对新技术背后社会结构、社会心智资源变迁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洞察,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和跨越。
新兴企业天生就是“互联网+”企业,即使它不从事互联网行业,血液里也流淌着互联网的基因;而那些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成长起来的、部分甚至已登上世界500强的企业,仍将面临着“痛并快乐着”的全新变革。
当前,越是大企业、越是成功的企业,越需要一番痛苦的挣扎和艰难跨越,首要的挣扎和跨越便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来适应新变革。“大企业病”已不单指向机构臃肿、多重领导、人才流失、流程复杂、决策缓慢(当然这些现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仍是大忌),更多的是指企业及其领导者特别是有“历史负担”的成功企业、大企业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因此他们必须用“互联网+”思维深度“洗脑”,用移动互联网重构商业模式、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营销理念乃至整个产业链。
那么,“互联网+”不变的是什么?什么是“互联网+”的本质?笔者认为,是对人性的回归、尊重和激发。
对于什么是“互联网+”,目前尚无定论。小米CEO雷军说:“专注、极致、口碑、快。”搜狗CEO王小川认为:“用户量+免费+体验至上。”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则总结:“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
归根结底,“互联网+”渗透的思维就是重新思考人性,更加尊重人性,想尽一切办法回归人性、激发人性。越要成功的企业,越要在人性上下功夫,无论是对待员工、顾客还是整个社会,必须用人性来重塑产品、品牌、领导力、组织、客户关系、企业使命愿景甚至社会责任。
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就是权力,权力的核心是控制。而“互联网+”时代更强调的是权利,是分享,是“利他”驱动商业前进,这将对企业结构乃至社会结构上产生颠覆性的重塑作用,如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的真正从“差序格局”向“团体格局”的转变。差序格局更强调组织性、官僚层级,而团体格局更突出民主、法治、权利、平等、契约等现代元素。从商业角度来说,这就是未来企业和未来企业家更需要用新的理念去理解未来的组织及其特点的决定性要素,如无界思维、社群思维、全方位领导力思维等。(作者:路大虎,为领导力、执行力专家)
快捷链接
|
账户管理
|
新手入门
|
关于我们
|